Hi
掌握篮板球,掌握命运。
东部首轮G5:老鹰119-117凯尔特人
【资料图】
系列赛回到北岸花园主场,老鹰双核之一的德泰章-穆雷又遭到禁赛,在开场之前的预测来看,大多数球迷是比较看好凯尔特人能在第五场比赛顺利收官系列赛。
比赛在前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确实也如预期中的路线发展,凯尔特人基本就是全场时间都保持着领先位置,但老鹰也没有缴械投降,全场始终紧咬着两队比分。
一直到比赛最后的五分钟,手握两位数领先优势的凯尔特人眼看就要收下系列赛胜利,但没想到老鹰却在最后时刻打出一波20-6的得分攻势,包括特雷杨在比赛最后1.8秒的决胜三分球,反超比分为老鹰完成续命,最终帮助球队以119-117击败对手,客场带走胜利,系列赛大比分扳为2-3。
老鹰能够在本场比赛取胜把系列赛悬念延续到第六场,最大的功臣绝对是特雷杨,他在本场比赛贡献38分13助攻,24岁的他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第10次在季后赛打出20+10的两双数据,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五位在25岁之前生涯完成10次单场20分10助攻的球员,和魔术师、凯文-约翰逊、德隆-威廉姆斯以及微笑刺客等明星球员站到了同一行列中。
我们把时间调回到一周之前,当时的老鹰在系列赛前两场比赛中大比分落败,特雷杨被投票为联盟季后赛最被高估球星,当时的特雷杨应该算是全联盟风评最差的当家球星之一。
但随后他就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打出了平反表现,在临近淘汰出局的第五场,特雷杨全场出战44分钟,交出了38分13助攻4篮板2抢断的个人数据,三分线外13投5中,其中包括最后关键时刻的超远三分球。
从数据统计,特雷杨的这记关键三分球是联盟近25年以来在比赛末节或者加时赛倒数5秒内,出手距离排第二远的三分球,仅次于2019年首轮利拉德把雷霆打解体的超远三分。除此之外,在本轮系列赛的前五场比赛中,特雷杨在末节合计得到60分,这也是自2011年杜兰特之后的最佳末节表现。
回顾整轮系列赛,特雷杨在这其中展现出了超强的调整能力,他在前两场比赛中虽然同样打出场均20分的个人表现,但是投篮命中率仅仅只有35%,外线三分球更是合计13投3中。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他的场均数据大幅增长到35分4.3篮板12.3助攻1.7抢断,三项投篮命中率为45.7%、37.9%、90.9%。
探究特雷杨后几场比赛的调整之处,最大的变化在于他个人的进攻出手选择。在系列赛前两战,我们就在提及他的很多出手选择不够理智。再来看他在后三战的进攻选择,明显变得更加合理,不会一味的依赖超远三分出手。
由于对手在面对挡拆时的防守策略主要采取沉退,特雷杨便更多的运用抛投来惩罚对方内线沉退的大个子;而在最后关头凯尔特人开始积极进行换防策略,想要借此给予持球人更多压迫,而特雷杨反倒借此获得不少错位进攻机会,不断把对方大个子拉出来制造错位单打。
不可否认,特雷杨的一记超远三分足够精彩,但是在这记三分之前,凯尔特人手中还有着更大的赢面,而最终输掉比赛,老鹰的强势反扑是一点,他们自身的问题也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
按照凯尔特人常规的轮换调度,在全员健康出战的情况下,老将格里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垃圾时间才会得到出场机会。而在本场有可能收官系列赛的关键比赛中,在末节还剩下10分钟时他就已经得到上场机会,此时球队在比分上也仅仅领先着对手8分而已。
当然,这个选择也不完全没道理,毕竟作为拥有14个赛季的老将,格里芬的比赛经验远远是胜过队内轮换边缘的其他年轻人,但是从轮换选择来看,主教练选择他上场,很大程度上就是意味着教练团队已经胜券在握,场上其他队员见到教练团队的选择调度,自然也会认为比赛大势已底,随即放松。
按照当时焦灼的战局来看,虽然凯尔特人还保持着攻防强度,但是在格里芬出场后,教练团队确实传达出了一些不太恰当的信号,全队心态渐渐放松,防守端强度尤其下滑明显。从格里芬上场一分钟后开始计算,老鹰在9次出手当中命中6次,顺势打出一波13-9的进攻高潮。仅从比分上来看确实并没有太多逆转可能性,但就是这一波流进攻,直接点燃老鹰的反扑气焰,一鼓作气,老鹰的逆转戏码开始上演。
凯尔特人一方眼见对手逐渐迫近比分才开始调整状态,陆陆续续换回首发阵容,但主力球员在场下休息太久,比赛状态全无。诸如斯玛特,一直到比赛最后3分钟才回到场上,一上场就送出一次传球失误。
虽然凯尔特人觉察到了局势的波动,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场上球员已经完全失去原有节奏。从格里芬在末节四分半被换下场开始,球队接连出现5次犯规和4次失误,全队进攻6投2中,一次是罗威的补篮,一次是双方跳球之后趁着老鹰注意力不集中的快攻,如果抛开这两次算不上的机会。凯尔特人在半场阵地战下根本无法得分,球队进攻系统彻底死机。
在季后赛关键场次中出现如此轻率的调度策略,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年轻主帅玛祖拉临场经验不足的短板。但好在这只是首轮系列赛中的一场,凯尔特人目前还是在大比分上占据着优势,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还算可以承受。
而作为胜利一方,特雷杨的表现毋庸置疑,在特雷杨之外,老鹰得以逃出生天的第二号功臣,可能就是22分的约翰-科林斯了。他的表现也和特雷杨相似,前四场比赛场均仅仅7.5分,本场比赛同样打出了逆袭趋势,如果一定要找出他在本场比赛中的优势点,最明显的部分可能就是把握住了外线三分空位机会,本场比赛外线三分9投4中,但从整体局面来看,他的进攻选择依然不算是太有效率。
在系列赛的前四战,科林斯有近一半以上的出手都来自于在三分线外,特别是第四场,全场18次出手中有半数为三分球,这种远离篮框的攻击模式不仅没有能够给对手造成直接杀伤,同时也算是浪费了他出色的体能条件。按照科林斯的进攻模式,现在的他俨然已经成为了场上延伸四号位的角色,除了投篮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作用,这也是造成他很多时候在场上效率低下的最大原因。本场比赛更是首发阵容中除内线卡佩拉之外的唯一负值球员。
而在科林斯之外,波格丹在本场打出的表现其实也相当不错。由于穆雷禁赛,波格丹顶替上首发,全场9投6中高效得到18分6篮板5助攻。他是老鹰全队除特雷杨之外少数能够自行创造出进攻空位的球员,也是帮助老鹰逆转比赛的关键之一。
作为落败一方,我们抛开凯尔特人崩盘的第四节,他们在本场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打出的表现完胜老鹰,特别是在攻守转换得分上,上半场以20-0碾压对手,是联盟近25年以来第四支在上半场的快攻得分能够领先对手20分的球队。
即使是从整场比赛来看,凯尔特人的快攻得分同样是以24-8稳稳占据优势位置。他们不仅可以利用老鹰回防速度过慢的问题得分,在半场阵地战中也很轻易突破老鹰上线的防守,老鹰在防守端暴露出太多的漏洞,以至于后续的协防轮转常常手忙脚乱。
然后是防守端,本场比赛凯尔特人被老鹰以46%的外线三分命中率打进19记三分球,这样的防守表现似乎有些不太合格,但是我们联想一下凯尔特人的防守策略,或许就能够理解了。为了保护内线禁区,凯尔特人本场比赛的防守更加内缩,有些刻意放投老鹰四五号球员的意思。毕竟老鹰阵容中除了萨迪克-贝之外,其余老鹰锋线侧翼球员在常规赛期间交出来的外线三分命中率都并不好看。
而这一点确实也让凯尔特人拿捏到了,本场比赛老鹰前锋位置上交出来的三分表现确实有够糟糕。甚至我们抛开最后的胜负结果,凯尔特人交出的团队防守已经对老鹰战术执行起到了很好的限制效果,我们在比赛中也多次看到他们在被逼无奈之下迫使没有持球能力的中锋卡佩拉或者奥孔古来自行持球单打。
唯一的一点隐患可能就是塔图姆的低潮,算上本场比赛21投8中的低效表现,他已经连续三场比赛中交出四成水平附近的投篮命中率。而他最明显的问题可能就在于过多的外围三分出手,连续三场比赛外线出手次数超过两位数,缺少靠近篮框内线的出手选择,进而导致进攻效率大大降低。
从整体局势看来,凯尔特人在面对老鹰的系列赛中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前者都占据着相当明显的优势位置,希望记住本场比赛轻敌落败的教训,后续突破首轮应该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